2)第二节 决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乐其畴矣_大秦帝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驷马快车、两名太医,务使勘察顺畅。”

  “是!臣再派出将军王陵,统领行军护卫事!”王贲极是利落。

  “陛下,工程勘察而已,铺排太大了……”

  “老令差矣!”皇帝摇了摇手,“天下初定,六国老世族已经有蠢动迹象。顿弱报说,六国都城各有抗拒迁徙之预谋,一些老世族已经图谋远遁。当此之时,若有人欲图坏我大事,安知不会对老令心怀叵测?如此处置非有意铺排,不得已也。”

  “如此,老臣……”郑国想说,可终于没有开口。

  三日之后,郑国带着三十名工师,乘着皇帝特赐的四马青铜车,在王陵所率一千精锐飞骑护卫下隆隆东去了。王贲与马兴立即齐头并进:王贲领决通川防,马兴领旧漕渠疏浚。由于两事均不涉水路勘察等新渠路开通,故两人商议后以战事筹划,采取了统筹之法:以郡县为本,凡受益之郡县,以郡丞亲率民力施工;王贲马兴各向每郡派出两名水工,各率一千军士,督导查验两方工程,均以一年为限,务须完工。水事涉及民生,各郡县不敢也不想怠慢,民众则更是无不踊跃赴工。短短两个月内,南北江河之间的原野上便哄哄然开始了川防河渠大工程。

  先说王贲的决通川防。

  川防者,江河之堤防也。自古江河天成,本无人工堤防。夏商周三代,但有治水都是疏通入流人海,也无筑堤拦水之事。自春秋开始,因王权衰落诸侯分治,便逐渐兴起了在各自境内的江河修筑堤防。这种堤防在当时主要起两种作用:对于可灌农田之水流,是上游筑堤拦截以断下游他国用水,如“东周欲种稻,西周不放水”的两周争斗;在水量丰沛的大河大江,则是筑堤拦水以逼向他国为害,或淹没他国农田,或吞噬他国民居。两种川防之中,尤以后者为甚,尤以大河流域为最甚。

  由于秦国关中水系相对自成一体,又几乎独据渭水全程,故无川防战之事。然自函谷关外开始,与大河相关的周、韩、魏、赵、燕、齐,都曾经壅防百川,各以自利,同时为害他国。后世《汉书·沟洫志》曾描述了赵魏齐三国的一段大河堤防战。大河东岸,赵魏两国地势高,齐国地势低下。为防赵魏两国河段的洪水淹没本国农田。齐国在距离河岸二十五里处修筑了一道大堤,从此只要河水大涨,东溢遇到齐国大堤,便西卷回来,反而淹没了地势高的赵魏农田。赵魏两国不满为甚,会商共同筑起了一道大堤,也是筑在距离河岸二十五里处,只不过方位不是正对面罢了。如此,河水但涨,便在两边堤防间游荡,汛期一过,便积起了厚厚的淤泥,渐渐隆起成为美田。三国民众纷纷进入堤防耕田,无洪水之时除了争夺耕田,倒也平安无害。民众为了牢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